昨天,杨浦高级中学大礼堂里,一场特殊的语文大讲堂上演,全市20名10年以下教龄的优秀青年教师当了一次考生。写小论文、当堂批改作文、教学演示,在展露才华的同时,这群优秀青年老师竟然也有题目回答不出,甚至有的教师论文也“套题”。 老师不知《论语》多少篇 华师大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文自修》主编王意如教授说,中小学语文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对学生
5月22日上午,来沪出席亚信峰会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专程拜访了他的中国书法老师、我校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斌教授。 (点此观看视频) 2011年,正在纽约大学做访问学者的周斌教授在受邀参加联合国一年一度的“中文日”活动时做了一场书法讲座,对中国书法一直怀有浓厚兴趣的潘基文在听完讲座后就邀请周斌教授担任自己的书法老师。之后,周斌教授还被聘为联合国中文项目书法培训班的老师
作为上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代表性人物,著名学者李泽厚近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伦理学研讨班”,并与多名学者展开“哲学对谈”,吸引了众多师生和社会人士的关注。 研讨班包括4次活动,5月9日开班,李泽厚声明不讲演,围绕正义、公正等话题与学生进行对话。5月21日举行的“哲学对谈”由李泽厚、陈嘉映、杨国荣、童世骏展开对谈,郁振华主持,话题包括哲学是什么、哲学为什么重要、哲学的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
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理工科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5月17日至18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论坛主题为“智慧时代:大数据技术与教育变革”。 论坛期间,华中师大杨宗凯校长从“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变革”这一视角阐释了未来教育
我国首次进行的大型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昨天在华东师范大学正式发布。 这份报告由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牵头。据项目负责人、华东师大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教授介绍,调查历时3年多,跨越11个省市自治区,访问了部属师范大学、省属师范大学、省属师范学院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共27所师范院校,抽样调查在校师范生6624人
李泽厚在华东师范大学的“伦理学研讨班”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讨论课,但随着媒体和公众的关注,李泽厚半个月的研讨班成了一个文化事件。 5月9日研讨班第一场凭票入场开始,李泽厚在过去的两周内上了4堂研讨班课,外加昨天一场与4位哲学教授的对谈。 5场活动中,84岁的李泽厚先生始终是一位发问者,追问关于伦理学最根本的一些问题,比如道德、善。而昨天的哲学对谈,李泽厚先生与童世骏、陈嘉映、杨国荣、郁
从5月9日到5月19日,短短10天内,著名学者李泽厚在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研究院连开4堂“伦理学”讨论课,且每堂课持续2个小时。 现年84岁的李泽厚,暌违国内学术界数10年。他此次的“归来”,注定是一起惊动沪上学术圈的大事件。在华东师大的四堂讨论课,李泽厚向听课学生抛出一连串的道德悖论,不仅从名义上回应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的理论,在形式上也向桑德尔《公正》课的自由讨论靠拢。 和哈佛
21日,在2014中国国际嵌入式大会的开幕式上,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中心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上海市科委领导、国家工程中心领导向联合实验室授牌。 据悉,各方将通过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产学研共同开展参考设计环境研发、产品开发与技术培训,推动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在上海高端装备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并向工业控制、智能装备、物联网等其他高端装备领域
昨晚8点多,华东师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的袁同学整理了一下服装,拥抱了身边的同学:“加油!”她和另外47名伙伴很快就要登上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为台下就坐的各国政要贵宾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表演。 当晚,亚信峰会文艺演出在上海大剧院举行。华东师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作为全国高校学生艺术团队的唯一代表,同时也是全场演出中唯一的非专业团队,参演有“东方小夜曲”之称的中国民歌《小河淌水》,和
新华社上海5月20日电(记者赵宇 任瑞恩 耿学鹏)5月的申城小雨浸透春天的凉爽夏日的热力正慢慢酝酿。 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并发表了《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与以往其他联合声明相比这份文件用整整三分之二的篇幅阐述了两国对全球重大安全问题的原则立场。繁花似锦生机盎然。在太平洋西岸的“东方明珠”中俄两国元首为构建全球安全新秩序共同
晚报记者 易蓉 孙中钦 摄影报道 绘画零基础,一个半小时创作一幅像模像样的水墨山水,梅兰竹菊、飞鸟走兽,当代水墨似乎也没有那么遥远……本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华彩墨韵——水墨体验及展示活动吸引了不少学生磨墨挥笔,在宣纸上近距离感受水墨的魅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馆内空间深度体验多元文化,除了专题讲座、展览,华师大图书馆与艺术系研究生办起“水墨班”,由国画专业研究生担任老师,通过一个小时简单化教学
2014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教育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被赋予了更多期待与关注。如何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怎样培养更优秀的教师?教师教育应该如何实现转型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有力的研究支撑。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教师专业团体,而师范生的培养是提升教师队伍水平的源头环节。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缺乏大型的、符合国际规范和全面可靠的师范生培养
加强数据研究推动教师教育科学发展 专访《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 项目组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 丁钢 文|记者 计 琳 《上海教育》:作为建国后首次进行的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您认为,此项调查研究的意义在哪里? 丁钢:为促进教师教育乃至教育研究数据方面与国际同步发展,并为我国教师教育政策支持系统建构与评估研究做出应有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发表后,华东师范大学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和讨论,师生反响热烈。在5月15日下午举行的校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与会人员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听取教科院教授、上海纽约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赵中建的专题报告,与会者交流了学习体会。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杨昌利主持。 赵中建教授在专题报告中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入手,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高校育人和深化改革提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高瑞泉发表“哲学照亮文化精神”的精彩演讲 “对渴求智慧的人,哲学之门永远敞开。”前天下午,“东方讲坛·文汇讲堂-哲学与我们的时代”演讲季第六场上,主讲嘉宾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高瑞泉即兴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特别的是,这句话是写在北京大学档案馆30352013号材料纸上,这句赠语连同北京大学哲学系1952年手册,一同作为主办方的礼物赠送给了现场的幸运听众
共有 23,22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49 页 当前第 1,225 页 |
版权所有 © 2020 华东师范大学沪ICP备05003394号-26华东师范大学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