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民先生谢世五年了。 五年来一个很明显的感觉,似乎觉得陈先生还是近在我们的身边。什么道理呢,我想,可能并不在于他曾经是上世纪80年代———这一个重要时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的所长,中国欧洲学会的会长,而主要的还是由于陈先生关于国际问题和人文研究的大量着述,不光为我们观察当下留下了不少启示,而且,这些着述似乎还可以伴随我们走得很远。 一、站在两种潮流交汇处的先行者 冷战后国际学术界,有两个
今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时,要求上海始终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他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8月以来,上海多部门围绕“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密集召开各种会议。8月12日,上海市
整个演出的编排,一定要有一个魂,这个魂就是通过杂技表演来体现中国文化的精华,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极中国”,一种中国式的极限表演艺术。 在我的记忆中,与马戏有关的演出印象最深的有两家,一家是加拿大太阳马戏团的《神秘人》,另一家是上海的《ERA——时空之旅》。两家的表演都很精彩,在观众中享有盛誉。但细细品味,两家演出风格不同,表演过程中侧重的要点也不一样。 太阳马戏团完全是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技巧
“对方所提出的方案,我们认为缺少可行性……” “我们主张阶段性改善……” “5、4、3、2……”伴随着屏幕上的倒计时,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场面,好不热闹。 这不是辩论赛独有的情景,它真实地存在于第二届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而相比辩论赛,它不仅考验双方选手的口才、逻辑,更加考验的是他们所设计方案的创意和可行性。 9月21日,第二届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2014)全国总决赛在北京科技大学
作为全国高考改革试点,上海已于9月19日公布了《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称高考不再分文理科,小学科6选1变化为6选3,同时实行统一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等。 这一考试制度的变革将在未来高中教育和大学的招生这一高考的“上下游”产生“连锁反应”。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专家侯定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确保
6月16日,本报与教育部联合推出“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巡礼”栏目,报道了各校的礼敬活动。 书香浸润,大师引导,课外活动,多媒体助阵——随着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博物馆里的文物、校园里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 进课堂,解汉字,古文化成必修课上大学先读《大学》,今秋开学,中山大学8000余名2014级新生带着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大学》读后感
今年6月,纽约发生一起华裔男子家中打小孩被捕事件。华裔杨先生与妻子吵架时,在客厅看电视的一双儿女受惊,儿子先跑去劝架,受到杨先生责骂;14岁的女儿担心父亲打母亲便伸手阻止父亲,却不小心抓伤了父亲的脸,还动脚踢了父亲;杨先生勃然大怒,伸手打了女儿,脸颊红肿的女儿随即报警。女儿向警察诉说父亲对母亲和自己使用暴力,杨先生当场被拘捕。 好多中国家长对此感到不可思议:“棍棒底下
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缺了什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2年报告曾指出,缺乏像硅谷一样的区域性创新龙头是“短板”之一。如今,上海吹响了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号角。在昨天开幕的上海市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上,华东师大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教授指出,在这一过程中,上海最欠缺也最需要培育的是本土“引擎”企业。 杜德斌指出,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一般都是其科技创新中心,上海
这是世界上最艰难的旅程之一:从日军轰炸上海的漫天炮火逃出,它们辗转来到风景宜人的庐山牯岭镇,不久又被战火迫着逃到赤水,直至战争结束后回到上海。 它们是500张大学毕业证书,由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颁发。最早的一份是1926年,最晚的一份是1951年。 这趟旅程可能永远没有终点。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毕业证书无人领取,它们被摞在一起,以牛皮纸包裹着,捆上了绳子,尘封在华东师大的档案柜里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课名叫《圆明园的毁灭》。讲这堂课时,学生会在老师引导下感到惋惜、悲痛、愤慨。也有老师在做一种尝试:站在全人类文明进程史的高度看问题,引导学生放开视野,因为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以此为核心理念的教学法,被看做国际理解教育的范例之一。 日前,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江干区教育局、杭州凯旋教育集团承办的“第八届两岸四地学校改进与伙伴协作
逐步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引入高招录取参考指标,取消本科一批次二批次之隔……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改变高考方式和内容的同时,也力图撼动承袭已久的高校选拔和录取学生的方式。 在新的高招录取方案中,高校如何更好地选拔人才?如何认清自己的位置?如何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 选才能力为何退化? “考试中,学生得了80分,这样一个单一的分数,是否能够充分反映出他对这门课的理解程度
21日,第二届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2014)全国总决赛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全国9个分赛区的16支代表队,经过初赛、复赛的激烈角逐,最终哈尔滨工业大学代表队获得冠军,北京科技大学代表队获得亚军,华东师范大学代表队和四川大学代表队获得季军。出席大赛的嘉宾有北京科技大学校党委书记罗维东教授,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大赛组织委员会主任、大连理工大学苏敬勤教授
共有 23,50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67 页 当前第 1,225 页 |
版权所有 © 2020 华东师范大学沪ICP备05003394号-26华东师范大学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