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着眼“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提质升级,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提供有力支撑,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4〕16
10月15日至19日,华东师大党委副书记孟钟捷受邀率团赴香港、澳门访问,出席“澳门千名教师精英培训计划”第10期结业仪式暨十期成果展、2024年沪港大学联盟年会及系列活动,访问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并新签合作协议,参加华东师大港澳两地校友联谊会理事会就职典礼,访问香港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赴香港东华三院下属中学与青年教师座谈、开展招生宣讲,并拜会看望支持学校发展的重要人士。教师教育学院
各位师生: 为维护学校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后勤保障部与保卫处将组织开展校园内非机动车停放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现就校园内废旧残缺、无主非机动车清理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集中清理时间 10月26日(周六)开始,由后勤保障部校园环境管理中心、宿舍与教学楼服务中心(2)、保卫处等相关单位对两校区的废旧残缺、无主非机动车进行集中清理。 二、核实认领阶段 10月29日~11月28日为核实认领阶段
廿载耕耘,双秩芳华。10月20日上午,“传薪树人”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成立20周年暨数智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高峰对谈在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全院师生、海内外校友,以及关心学院改革发展的校内外各界人士相聚樱桃河畔,共同见证传播学院继往开来,追求卓越的新愿景、新征程。 |心怀天下,传薪树人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成立于2004年9月。其历史可追溯到我校前身大夏大学、光华
10月18日至2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2024学术年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承办,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协办。 本届年会以“学习科学与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3个主旨报告,2场圆桌研讨,7个子会议,11个工作坊,172篇
罗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部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院长,《心理发展与教育》执行副主编,先后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儿童青少年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制、认知评估与认知增强,先后主持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在SSCI
李欢欢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方向)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理事、教育部科技评价与评审信息系统评审专家和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为Psychiatry Research《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等期刊审稿人。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国内外优秀期刊论文50余篇。曾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二等奖(排名第二),北京市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张南山博士,台湾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教授,纽约发展障碍基础研究所兼职教授。张博士在2000年发现了肿瘤抑制因子WWOX (https://www.asbmb.org/asbmb-today/people/012920/Chang-has-made- WWOX-gene-his-life-work)。他的研究主要关注WWOX在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邹羽,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比较文学博士,曾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东亚系教授、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教授,现任上海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他从比较文学框架出发,研究戏剧文学与其同时代舞台表演在不同历史性文化转折中的不透明呈现,关注文本和舞台想象如何处理位于未决瞬间的社会价值冲突和政治体制剧变,尤其是作品与意义搁置状态相关的对阐释的抵制,以及它与未完成历史脉络相关的意识形态妥协或者意义叠加。其
10月18日,“五载荣光,梦想启航”华东师大“圆梦浙里”奖学金五周年颁奖典礼暨“校友•圆梦成才”主题研讨会在普陀校区办公楼小礼堂举行。 1977级地理系校友祝炜平、1979级计算机系校友李子川、1989级中文系校友姚辉、1994级法律政治系校友于晓研、2002级体育与健康学院校友王青松、2008级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校友管珏琪、2013级职成教所校友厉轩、2015级历史系校友石再一等来自浙江
10月17日至21日,世界汉字学会第十届年会在中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年会聚焦“汉字属性知识挖掘与人工智能工具的融合”这一具有前瞻性的主题。会议由世界汉字学会、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韩国庆星大学韩国汉字研究所、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联合举办,汇集了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日本、韩国、英国、德国、越南等160余名学者,其中境外学者44人
10月19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成立十周年暨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会在普陀校区思羣堂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梅兵、学校各职能部门、院系负责人,教育学部校友、教育学部全体教职员工、退休教师代表以及学生代表齐聚一堂,赓续学脉传承,共话教育未来。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成立十周年暨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会举行 |十年征程:改革创新 争创一流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华东师范大学
卢骁,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大气物理与化学系副系主任。2019年7月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之后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5月加入中山大学。主要从事大气化学与气候变化研究,聚焦短寿命温室气体的收支和演变机制及气候-化学效应。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PNAS、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National
“风”是大自然的意象,更是心灵的形状。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在中国文学传统中,“风”或许是最经典的一类自然意象。人们将对“风”的体验与想象融化到两性情感、礼仪教化、政治理想的表达中,因而它常与风气、风俗、风化联系在一起。可以说,“风”容纳了中国人的生命精神。 重要情感载体 在中国文学源头上,“风”是最为重要的情感载体之一。《诗经》开卷即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诗歌
王志强,哔哩哔哩资深制片人,2018 年至今作为纪录片制作中心项目一组负责人,负责内容制作和团队管理。作为制片人制作的节目有:《人生一串》系列、《历史那些事》系列、《我们的国家公园》《去你家吃饭好吗》《第一餐》《来者何人》《不负热爱》等。
共有 23,57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2 页 当前第 11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