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5月5日至9日访问印度。访问期间,韩正会见了总理莫迪等印度政要,并在新德里、班加罗尔、孟买考察和推进合作项目,出席聚焦科技、创新、金融和IT服务的中印合作对话论坛,推动上海与印度重要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 韩正在印度孟买会见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长法德纳维斯 孟买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也是印度第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口城市,是印度
还记得送给毕业生的一株株向日葵和油菜花吗?这个夏天,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樱桃河畔将绽放一片紫色花海!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获悉,学校种植6万株马鞭草,将作为送给毕业生们的“毕业礼物”,成为学生们对这个夏天的“独家记忆”。由于花期至9月结束,入学新生也将有机会一睹这片紫色花海。 华东师大闵行校区万株马鞭草绽放。 华东师大闵行校区万株马鞭草绽放。 “石板上的滴滴答滴滴滴,花丛间的密密麻密密
2016年5月7日,由株式会社尚承国际承办,光明日报东京支局等单位作为后援举办的尚古承今——日中书道交流展,在目黑区美术馆隆重开幕。公益社团法人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常务理事,认定NPO法人东京都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副会长永田哲二先生,全日本华人书法家协会会长晋鸥先生,东京学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加藤泰弘先生,光明日报东京支局局长谢宗睿先生,人民日报驻东京特派员贾文婷女士,NHK学园讲师上野清美
近来,工匠精神前所未有地得到了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对于我们这些专门从事职业教育的人来说,是非常振奋和欣喜的。而且我也认为,对工匠精神的肯定与重视,也是对工匠和职业教育的认可和重视。 欣喜背后,其实我还有一点私心在里面。我的父亲是一名八级钳工,一家汽车公司的员工,曾赴德国进修学习。他现在退休了。他给我的印象,是一辈子都兢兢业业于自己的工作,坚守岗位,但工资不怎么高,社会地位
刷朋友圈、刷微博、逛贴吧、聊qq、追网剧……当今年轻人无时无刻不沉浸在互联网的世界之中,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一个平板电脑,就能消磨一整天的时光。尤其是身处高校的学生群体,无论是课堂、食堂抑或是寝室,都能看到低头族和手机党的身影,而每天用在这些电子设备上的时间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消耗着同学们的学习精力。面对日益普遍的低头族现象,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经管书院一群大一学生自主策划并发起了一场别开生面
“老妈,这辈子我很幸福了,下辈子,下下辈子,都还跟你做娘俩”“一直都被全世界最最好的爸妈保护着,我只想快快长大,然后永远保护你们”“就想和你说,我爱你”……今天是母亲节,有一群幸福的妈妈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华东师范大学经管书院95后的大学生们在母亲节前夕自主策划和组织了一次别样的团日活动,他们一改“手机党”的日常,用传统的纸笔书写方式,在教室里集体为妈妈写下了一张张祝福明信片,写下
“修昔底德陷阱”近年在美国学术界被热议,成为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显性话题。虽然睿智的基辛格博士以自己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判断中美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但信奉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美国学术界乃至部分政治家还是对中国保持深度的怀疑和过度的审慎,特别是对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话语权的提升比较恐惧。难道“修昔底德陷阱”真是大国之间不可消除的魔咒吗?当然不是。从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来看,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为跨越
“以供给侧改革促进教育公平”高峰论坛在沪召开 今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迈向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之年。5月7日,“以供给侧改革促进教育公平”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该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公平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共同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中国教师教育网总编辑张明高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秘书长马国川主持开幕式。来自国内外
为迎接2016年“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由华东师大博物馆、华东师大社会发展学院、长宁民俗文化中心和华东师大图书馆主办的“农民画与文化景观——农民画教研成果展”即日起至5月31日在华东师大图书馆展出,为校园文化打上鲜明优秀传统民俗的印记。之后还将计划在上海其他高校和区县巡展。 本次展览共展出不同地区和风格的代表性农民画作品24幅,介绍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民画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与当代中国
技术正使社会的每一个领域都在发生变革,教育也不例外。但是,我国的教育研究却仍然以思辨研究为主。思辨范式决定了教育研究更多的是理论反思和经验总结,很少系统地基于证据进行理论建构。因此,过高比例的思辨研究会给教育研究的发展带来限制甚至损害。今年恰逢美国教育研究协会 (以下简称AERA) 成立百年,笔者希望通过总结它在教育研究方面的经验与智慧,作为他山之石,为我国的教育研究发展提供一条可行之道
一片有着百年历史的工业老城区,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将丰富的工业文化遗存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以此充实百姓日常生活?如何将历史上宝贵的“工匠精神”,照亮今天现实生活中百姓的精神世界,从而化为城市复兴的强劲动力?上海市普陀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打造苏州河文化品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在实践中形成了八大创新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与基本路径,令人瞩目,值得研究
近日,“早期蒙娜丽莎发现之旅”中国首展在上海正式向公众开放。 一幅被认为比卢浮宫馆藏的《蒙娜丽莎》早10年的达·芬奇画作《早期蒙娜丽莎》,再度引发了人们对这一“世界上最神秘微笑”的兴趣。 为此,记者专访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孙乃树,请他为大家解读蒙娜丽莎留下的秘密。 孕育《蒙娜丽莎》的艺术土壤 无论是人们熟知的《蒙娜丽莎》,还是最近正在展出的与蒙娜丽莎十分相像的年轻
共有 23,64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7 页 当前第 1,13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