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找寻答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赵一鸣从2013年起,就开始面向大数据环境,研究知识组织、知识服务等学科核心领域的理论建构问题。他说:“数智化赋能,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和研究范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不少研究工作都可以利用数据驱动或AI赋能的方式来开展。” 2024年,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的数字演绎剧场在进行数字展陈内容的用户体验测量实验。武汉大学供图 2024年
一声声再见,一句句真挚祝福。昨晚6时许,“再见”进博志愿者离园仪式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东登录厅举行。歌声悠扬,人潮涌动,“小叶子”们不断挥手,向并肩奋战数日的伙伴们致意,向辛勤的工作人员表达感激,更向身后的国家会展中心深深道别。 “再见”进博志愿者离园仪式送别“小叶子”。 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吴恺 施培琦 《年轻的力量》《夜空中最亮的星》《红日》《再见》……乐队现场演奏起“小叶子”们
为了保障校园网络的稳定运行,信息化治理办公室拟于2024年11月12日18:00至24:00对闵行校区部分楼宇的网络设备进行停机维护,期间校园网有线和无线网络将中断服务。 受影响的楼宇和对应时间如下: 时间 楼宇 18:00-19:00 法商南楼、法商北楼、物理楼 19:00-24:00 河口海岸大楼 由此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如有疑问或重要业务需求,请与信息化治理办公室联系,联系方式:电话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明确提出要“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目标是培养兼具现代科技素质与高尚人文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这既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必要举措。 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共同源于人类以不同角度在世界中探索新知、进而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在学科化教学的趋势下,因探索对象
编者按 区域国别学是大国之学、强国之学。推进区域国别学建设与发展,是我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助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而作出的重大部署。自2022年9月教育部正式将区域国别学纳入一级学科以来,区域国别学的理论建构和学科建设驶入快车道。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区域国别学?区域国别学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本报约请三位专家研讨交流。 ■主持人:陈瑜 本报记者
为进一步促进国内一流、追求卓越的师范专业建设,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地理科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四个专业于11月7日至9日接受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三级认证的现场考查认证。受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委派,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中国大学教学》主编、教育部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韩筠教授担任此次师范类第三级联合认证专家组组长,同时作为物理专业认证专家组
11月7日至8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开幕,主题为“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希腊文化部、希腊雅典科学院共同主办。 国内外大会以古典文明研究为视域,回溯人类思想之源、传承历史智慧、发掘文明传统,为解决现代世界问题提供智慧启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重量级嘉宾汇聚于北京雁栖湖畔,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杨国荣教授、陈赟教授,外语学院英语系
11月8日,华东师大党委常委、副校长雷启立带队访问西藏大学,并看望我校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尼玛扎西教授。在藏期间,西藏大学校长金永兵会见了雷启立一行。 西藏大学校长金永兵会见华东师大党委常委、副校长雷启立一行 金永兵校长代表西藏大学对华东师范大学为西藏大学输送的优秀人才表示感谢。他表示,在西藏,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的成才率最高,为西藏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并希望
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华东师范大学以1金4银1铜的总成绩,四度蝉联国赛“优胜杯”。这次,捧回金奖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推选的《成奇——基于大模型的新一代大学规划系统》,这是一个怎么样的项目?凭何夺得金奖? |创业项目从“迷茫感”起步 “这是一个已经获得融资的创业项目。”项目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曹泽沛说。 曹泽沛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沈芳团队将人工智能(AI)技术与多源海洋大数据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时空生态集成模型(STEE-DL),进而开发了领域内首套全球长时序(1998-2023)逐日无缝4公里浮游植物功能群浓度数据产品(AIGD-PFT),显著提升了对8种主要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反演精度和时空覆盖率。10月23日,相关研究发表于《地球系统科学数据》。 为更深
就业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上海践行就业是最基本民生的理念,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在人工智能带来深刻变革的市场环境中,各行各业都将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要通过破解劳动力结构性难题,提升青年就业质量。 打好政策组合拳,减少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摩擦 加强投资、产业、区域、财税、金融、教育、人才等政策对就业的支持,强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联动,拓宽
353个案例、892幅图片、32个亮点展项,还有华东师大志愿者定时讲解,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的经典案例与丰富实践,讲述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展”获人心,本周开幕。总要去一趟这个展吧! “人民的城市——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主题展本周在上海展览中心东一馆正式开幕。华东师范大学青年党团员在现场提供志愿讲解服务。 “人民的城市——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
为探讨城市基层治理的成功经验,11月3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主办的“第十五届城市社会与文化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的城市治理创新”在沪举行。 人工智能推动城市治理新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基层治理的多方面创新,使之从传统模式逐渐向智能化、精细化和公平化的方向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曹友谊表示,城市治理创新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也是实现中国式
11月7日,在以“国际地缘政治背景下的中国自贸战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自贸战略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自贸战略研究院正式成立。新研究院通过深入调研、精准建言,为国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对策方案,助力上海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标杆。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联主席寿子琪,当天与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共同为研究院揭牌
今天是11月8日,中国记者节。时代长河中,记者总是奔赴在前,以镜头为笔、以光影为墨,用脚步丈量世界,以行走记录时代风云。 上月刚过生日的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二十载耕耘,为新闻媒体行业输送大批新生力量。一起看看年轻的记者校友们从一线发来的消息! 2024年8月,2005级陈弋校友、东方卫视记者,在高架工地报道高温下各大重点工程推进情况 2024年3月,2017级校友、澎湃新闻记者王瑞在四川
共有 23,54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0 页 当前第 10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