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并致辞。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并致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谢春涛,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出席并作主旨发言。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主持。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有效推进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工作,11月11日,县中托管帮扶工作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 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副校长、教育集团主任戴立益,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部部长李志聪,华东师大四所托管帮扶县中学校及托管帮扶牵头集团校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部副部长周赛君主持。 华东师大县中托管帮扶工作研讨会召开
并肩于苏州河畔,华东师范大学 x 华东政法大学,两颗明珠璀璨镶嵌在这座城市的文化版图上,共同见证、推动人民城市建设。 金秋时节 、梦幻联动,书香满溢苏河之上,邀你感受“人民城市”的文化魅力。 11月12日至17日,“淘书乐”旧书市集首次走入沪上高校,来到苏州河华政湾,与广大师生、市民读者一同分享阅读与淘书的乐趣,解读建筑背后的人文和历史,体会教育文化的厚重,感知上海这座城市的时代变迁
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及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上海市委部署安排,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委员会、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杨浦区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人民的城市——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主题展正式开展,现就组织参观通知如下
在数智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多学科正探究如何提升思政引领力。11月4日,第十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主题研究分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多学科专家学者共论这一新课题。 论坛上,复旦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付宇分享他和同事基于分析10年来关于大学生群体的数据变化的新发现。“2015年的数据表明,大学生认为美满家庭、成就感
近年来,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上海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断创新城市治理实践,构建了一种服务型的城市治理特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的原则,全力打造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高品质城市生活,书写人民城市“上海之治”新篇章。 “高品质生活”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的概念,重点在于“高”和“质”,核心在人,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高质量生活
《大家》系列融媒精品又上新!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网信办、文汇报社联合出品的《大家聊人民城市》系列短视频,昨天起全网推出。这个系列约请沪上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以专业视角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人民城市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阐释新时代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成就经验和特点规律,为宣传普及人民城市理念、促进城市工作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作积极贡献
中国是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发展状况受到全世界关注,市民生活质量直接影响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人民城市理念强调城市发展的人民性,赋予城市建设新的价值导向。在上海,人民城市理念不仅得到积极贯彻,还在以绿色宜居为核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以社区品质提升为核心的城市更新、以法治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城市治理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积累丰富经验。这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
【附长表:中国内地高校表现】其中,上海拥有3个全球冠军学科。 理工农医文商,各种学科是大学的四梁八柱,一流大学必有一流学科。11月11日,涵盖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社会科学五大领域55个学科类别的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发布。 此次排名对象涉及全球3000余
11月11日晚,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Siddharth Chatterjee)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作题为“从健康欠佳走向活力满满”的精彩讲座,吸引了大量对健康生活充满热情的师生前来聆听。讲座由校工会承办,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曹晓颖主持。 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向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赠送篆刻纪念品 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在致辞中指出,常启德先生拥有非凡的外交经历和卓越的外交才能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轫期,研究唯物史观与近代中国史学的变革,对于深入探索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11月9日,“唯物史观与中国近代史学变革”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行。 “唯物史观与中国近代史学变革”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大举行 本次会议由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历史学系联合
11月11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化学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发展论坛上,化学领域大模型ChemGPT 2.0正式发布,同期发布的还有以具身智能机器人化学家“华24”为核心的自动化化学合成平台。 研发团队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何晓教授介绍,ChemGPT 2.0在多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潜力,在化学问答、专业推理、逆合成预测等场景表现出色,且在C-Eval评估套件中,针对初中、高中以及
在11月11日举行的华东师大化学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发展论坛上,大模型ChemGPT 2.0和具身智能机器人化学家正式发布,引爆化学研究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新纪元! 华东师大发布ChemGPT 2.0和具身智能机器人化学家-华24 此次发布的ChemGPT 2.0凭借庞大的数据规模、优化的模型架构和卓越的逆合成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华东师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研发团队负责人何晓
赛艇体能训练、复古自行车手作、党建工作交流……在半马苏河驿站·长风湾党群服务中心,来自长风生态商务区的白领、周边的居民、路过的游客经常被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吸引。今年,长风湾党群服务中心又增加了一项新功能——青少年职业体验基地,进一步扩大党群阵地人才服务效应。而这源自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在读研究生李由的一则人民建议。 半马苏河驿站·长风湾党群服务中心。资料图片 从实践者变成传递者 今年4月
为了找寻答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赵一鸣从2013年起,就开始面向大数据环境,研究知识组织、知识服务等学科核心领域的理论建构问题。他说:“数智化赋能,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和研究范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不少研究工作都可以利用数据驱动或AI赋能的方式来开展。” 2024年,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的数字演绎剧场在进行数字展陈内容的用户体验测量实验。武汉大学供图 2024年
共有 23,539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0 页 当前第 10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