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简介
刘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与社会研究所所长,东亚系终身人文讲席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全球史、新翻译理论、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等,曾获美国古根海姆学术大奖。英文专著有The Freudian Robot (2011),The Clash of Empires (2004年),Translingual Practice(1995年)等。中文专著有《语际书写》(1997年),《跨语际实践》(2002年),《帝国的话语政治》(2014年),《六个字母的解法》(2014年)等。
内容简介
1995年,刘禾教授的代表作《跨语际实践》在海外汉学界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引起了巨大轰动。该书以其开创性的“跨语际实践”理论视角,深刻探讨了翻译在近代中西思想交汇中的核心作用,揭示了语言接触与翻译背后复杂的权力关系、知识建构和文化政治,为海内外的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时值这部里程碑式著作出版三十周年,刘禾教授将重返华东师范大学,以“我的方法论”为主题,首次系统性地回顾与反思该书的创作历程、核心理论及其跨越时空的学术生命力。讲座将不仅是对一段重要学术历史的追溯,更是一场关于思想方法、研究路径与学术创新的深度对话。 届时,由华东师范大学毛尖教授主持,并邀请到孙晓忠(华东师范大学)、董丽敏(上海师范大学)、王璞(布兰代斯大学)、王宇平(上海交通大学)、康凌(复旦大学)等多位重量级学者作为与谈人,共同参与讨论。